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路径,促进教师教学创新,10月11日上午,传媒学院举办了王泠然老师“AI数字素描”公开课。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崔燕,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处处长顾晔峰,督导专家诸东涛,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圆、副院长章力、副院长刘方及学院全体教师共同听课观摩。下午,学院在现代教育技术楼1407召开了专题教学研讨会,由副院长章力主持。
一、课堂观摩:AI融入艺术教学的探索
在“AI数字素描”课堂上,王泠然老师以“图灵测试”与“人机协作”为教学切入点,设计了多轮互动环节,包括AI生成图像演示、学生角色扮演与即兴创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问答与创意实践,展现出人工智能辅助艺术创作的教学潜力。


二、研讨交流:共话AI时代教学转型
下午的研讨会上,副院长章力主持会议并指出,此次公开课不仅展示了AI与艺术教学的融合实践,更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反思与交流的契机。

督导专家诸东涛以教育学视角作主题发言,提出“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构建人机协同学习模式”“强化AI伦理教育”等关键观点。他分享了用AI进行课堂评估的实践,提出“教育正经历从技术赋能到范式重构的关键阶段”,并以“教学做合一”理念阐释AI教学的创新方向。

顾晔峰处长结合学院近期督导检查反馈,肯定了传媒学院在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中的积极作为,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项目式、研讨式等多元课堂形态,强化课堂管理与学习投入。

王泠然老师在发言中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认为AI只是教学的工具,教师仍应以“人本温度”去感知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她通过课堂实例指出,学生对AI的依赖需要引导,教师应帮助他们“内化机器生成的内容,重建个人表达与思辨能力”。

沈庆斌老师从“提问力”角度出发,指出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向AI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人机协作成为思维启发的过程。

周娅汝老师强调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性,认为AI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项目探索中实现认知的深化。

郑楠老师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AI,既要学会使用,也要学会辨析。

董浩老师分享了在软件教学中运用AI辅助编程的经验,认为AI的介入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

刘方副院长总结认为,AI数字素描课程在青年教师成长和课程创新方面具有示范意义。学院将继续推动“AI+艺术”融合课程建设,完善数字化教学体系,打造开放、共享、协作的教研共同体。

崔燕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公开课与研讨会的组织质量,表示传媒学院在紧张的审核评估工作期间,仍能高质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体现了对教学质量和教育创新的高度重视。她指出,AI带来了教育方式的深刻变革,教师应以“自我革新、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做到“以智赋能、以学促教”,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本次“AI数字素描”公开课与教学研讨会,不仅展示了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创新中的探索成果,也体现了学院在数字艺术教育领域的前瞻思考。活动通过“课堂展示—专家点评—教师研讨—领导指导”的完整闭环,推动了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双提升,为构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传媒教育新生态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