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媒学院以“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通过思政教育、学术研讨、艺术创作等形式,引导师生深刻认识抗战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强化历史责任感与传媒人的使命担当。希望通过思政课程与主题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学生以传媒专业能力挖掘历史、传播真相;推动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成果向社会教育延伸。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组织师生集体观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伟大抗战精神就是我们的不竭动力。
组织师生集体观看2025年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青春与祖国同行》。这不仅是一堂思政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希望激励学生在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三阅兵热议:
青年视角下的国家记忆
学院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九三阅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并撰写阅兵式观后感,其中2篇热议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采用并发布于官方平台。

《南京照相馆》观影分享会:
历史场景的媒介重构
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体观影,并于观影后设置“历史与媒介”研讨环节,学生结合专业提出创作构想:方案1:利用AI技术修复抗战时期模糊照片,制作“穿越时空的对话”H5互动页面;方案2:开发“南京照相馆”主题剧本杀《假如我重生到1937年的南京》,通过角色扮演让参与者体验历史抉择。通过本次党日活动,加深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理解。

学术与艺术双丰收:
历史传承的实践成果
PRAT.01
举办融媒体画展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丹建交75周年。为纪念丹麦友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庇护2万名中国难民的英勇事迹,传媒学院以“艺术+技术”为载体,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举办《永远的黄玫瑰》融媒体画展,展览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师生创作的30幅水彩画为核心,描绘辛德贝格在江南水泥厂建立难民营、运送伤员、与日军周旋等场景。《永远的黄玫瑰》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00后学子用数字笔触描绘88年前的历史场景,当黄玫瑰在图书馆中静静绽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辛德贝格的英勇身影,更是一个民族对和平的永恒追求。

PRAT.02
数字艺术创作突破
学生刘思邑、许双艳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为素材设计的交互设计作品《叁拾萬》获2025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江苏省赛区三等奖。

PRAT.03
学术调研获奖

《历史记忆的时代传承——辛德贝格事迹挖掘与传播路径调研报告》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二等奖。团队通过访谈辛德贝格后人、分析国际媒体报道,传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
PRAT.04
创新大赛获奖

《永远的黄玫瑰——辛德贝格精神的传承与传播》在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团队致力于挖掘这段历史真相,加深国家记忆,传承和平理念。
